日处理15吨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常用的生物过滤器有浸没式生物滤床、滴滤式生物滤床、生物转盘等。但生物膜法存在抗冲击力弱、易受污染、不能多次循环利用、运行时间长等缺点,尚不能广泛的应用于处理养殖污水。
产品时间:2024-09-09
日处理15吨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污水处理装置有多种型号,可以处理多种污水(生活污水、医疗污水等)。
常用的日处理水量有:日处理3立方米、日处理5立方米、日处理10立方米、日处理15立方米、日处理20立方米、日处理25立方米、日处理30立方米、日处理35立方米、日处理40立方米、日处理50立方米、日处理60立方米、日处理70立方米、日处理80立方米、日处理90立方米、日处理100立方米、日处理120立方米、日处理150立方米、日处理200立方米、日处理250立方米、日处理300立方米、日处理400立方米、日处理500立方米不等。
公司设备出货快:小设备现货、大设备3个工作日内可发货。
日处理15吨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出水标准执行*标准和二级标准。
生物强化技术
高效菌(包括微生态制剂)
尽管改善水质的方法很多,但由于上述方法都有一定的缺点,不尽如人意。所以,在养殖池中施放有益微生物,让其参与养殖池的生态循环,一方面可改善水体质量,清除有机废物;另一方面可抑制、排斥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目前,有益菌作为水产净化剂已是水产养殖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微生态制剂可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细菌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球菌、硝化细菌、肠道菌群等,它们发挥氧化、氨化、硝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固氮等作用,将动物的排泄物、残存饲料、浮游生物残体、化学药物等迅速分解为CO2、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是物质循环流动*的部分。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水质净化中的效益是潜在的、长期的,是未来研究、发展和应用的主要方向,其前景十分广阔。
固定化
近年来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研究比较多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关于闭合养殖系统中固定化微生物研究也有报道。如黄正、赵兴利等加入驯化污泥,以聚乙烯醇(PVA)为包埋载体,粉末活性炭作为无机载体,制备固定化小球,处理养殖废水,COD的去除率达74.9%,NH3-N的去除率为82.5%左右。郑耀通等以PVA为主要包埋骨架,添加SiO2、CaCO3等载体,固定菌藻系统去除水体中的氨氮,NH3-N的去除率达96.8%。目前固定化微生物脱氮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工厂化养殖循环废水处理的室内模拟,尚未见到在养殖池塘中应用的报道,关于浮游动物对水体氮的吸收、转换及释放的循环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预处理研究
沉淀、泡沫分离法
考虑到养殖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未食饵料和动物排泄物,重力分离法比较适合对这部分污水进行先期预处理。早在1998年D.R.Teichert-Coddington等对高密度集约化养虾池的出水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对虾池出水的营养物及固体悬浮物的含量相当高,如采用沉降法处理出水,沉降时间大约需要6h。经过6h的沉淀,可以去除全部可沉淀的固体物、88%的悬浮物、77%的挥发性物质、63%的BOD、31%的总氮、55%的总磷。
提高温度与DO
温度和溶氧是影响硝化细菌硝化率的重要因素,温度升高和提高水体含氧量,采用适宜的增氧方式、高效的增氧装备及合理的布局形式,都可提高硝化率。
利用水生维管束植物净化养殖废水
利用水生维管束植物净化养殖废水,如茄子-养鳖废水,凤眼莲-螺废水,番茄-养甲鱼废水等净化滤器的试验表明,植物滤器在净化废水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经过处理的水即使达不到使用要求,还需要后续处理,但低成本的植物滤器已利用了污水中大部分的营养物,从而大大减轻了后续处理的工作量。
絮凝沉降技术在水处理工艺中是一项广泛应用的技术。它不仅可用于给水处理,还可用于工业废水处理。许多工业废水经絮凝澄清后可返回工艺过程使用。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水资源,而且有利于保护环境,因而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从目前国内的现状看,絮凝沉降技术虽获得了广泛应用,但一般絮凝剂耗量较高,有的还因选型不宜或使用方法不当,絮凝澄清效果不理想,为改善絮凝澄清效果、降低药剂消耗费用。
絮凝剂类型与适用范围
无机絮凝剂
无机絮凝剂主要是铁盐和铝盐,例如三氯化铁、硫酸亚铁、硫酸铁、聚合硫酸铁、硫酸铝、明矾、碱式氯化铝、聚合氯化铝等。它们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水解形成胶状氢氧化物,这些氢氧化物与水中的悬浮粒子相碰吸附在一起,形成絮凝团,从而加速沉降过程,此外也具有一定的电性中和作用。这类药剂应用历史悠久,在饮用水与工业给水处理中占主导地位。在工业废水处理中也还有一定的市场,特别是对于某些含有机质的工业废水,通过混凝作用,经澄清后不仅可获得较清的水质,而且还能除去一部分有机物(COD) 。但这类药剂耗量较大、形成的絮团小、沉降速度慢并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也较大。对于一般工业废水的固液分离,采用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日益增多。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主要有田箐胶(其组成与性能与国外的加尔胶相似) 、淀粉、麸皮、猪屎豆粉、大叶楠木叶、仙人掌汁、F691 等,以及这些物质的改性产物。这类絮凝剂在矿物加工中主要用作矿浆过滤的助滤剂,在工业水处理中也有使用的。这类絮凝剂单耗也较高、形成的絮团小,单独用于絮凝澄清,效果也不理想,但将它与少量适宜的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联合使用,不仅絮凝澄清效果好,而且药剂消耗费用一般也较低。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
首先发明于美国,并于1955 年在铀矿加工中获得成功应用。60 年代初开始研制,于60 年代中期首先在国内铀水冶工艺中应用用,随后再扩展应用到其它行业。目前的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可分为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型三大类及其系列产品。
非离子型聚丙烯酸胺是用丙烯酞胺单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聚合制备的。
阴离子型絮凝剂既可用丙烯酰胺单体通过聚合水解反应来制备,也可用丙烯酰胺单体与丙烯酸钠按一定比例进行共聚来制备。通过改变两者的配比可制备不同阴离子强度的系列产品,当丙烯酰胺含量为零时,即为强阴离子型聚丙烯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