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介予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之问的生物处理方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污泥生成量少,无污泥膨胀,易维护管理,如设计不当,容易产生堵塞。
产品时间:2024-09-12
小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纤维转盘过滤系统由用于支撑滤布的垂直安装于中央集水管中的平行过滤转盘串联组成,一套装置的过滤转盘数量一般为2~20个,每个过滤转盘由6小块扇形组合而成;过滤转盘由防腐材料制成,每片过滤转盘外包有纤维毛滤布;反冲洗装置由反洗水泵、反抽吸装置及阀门组成,排泥装置由排泥管、排泥泵及阀门组成;排泥泵与反洗水泵为同一水泵。
纤维转盘的过滤介质为尼龙纤维毛滤布,滤布以聚酯纤维作为绒毛支撑体,其标称孔径为10μm,滤布介质有3~5mm的有效过滤深度,可使固体粒子在有效过滤厚度中与过滤介质充分接触,将超过尺寸的粒子截获,滤布的有效深度还能够存储捕获的粒子,减少反冲洗流量,同时还可减少正常运行时的水头损失。
纤维转盘过滤系统运行周期包括过滤、反冲洗和排泥三个阶段。过滤过程中滤盘不转动,随着滤布表面截留物的累积,过滤通量的降低,滤池液位上升,当该池内液位到达清洗设定值(高水位)时,PLC即可启动反抽吸泵,开始清洗过程,清洗时通过自动切换抽吸泵管道上的电动阀,实现滤盘的交替清洗;反抽吸机构与滤布接触面积很小,反冲洗面积瞬间约为池内单盘面积的1%,因而使得反洗效率非常高,并且不影响其他滤布表面的过滤,进而实现整套装置的连续过滤;滤池的过滤转盘下设有斗形池底,有利于池底污泥的收集,经过一设定的时间段,PLC启动排泥泵,通过池底穿孔排泥管将污泥回流至厂区排水系统;排泥间隔时间及排泥用时可予以调整。
纤维转盘过滤与传统砂滤的应用比较
与传统的砂滤相比,纤维转盘*的设计原理和结构使它具有突出的优势。在工艺流程上,纤维转盘过滤系统可省掉鼓风机房、反冲洗泵房、提升泵房和预加氯单元;在运行管理上,该系统具有运行费用低、出水稳定及管理维护简单等优势。
纤维转盘过滤与高效纤维滤池、D型滤池等相比,同样具有系统简单、运行维护管理方便和运行成本低的优势,在实际运行中还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1)实现连续过滤,出水水质好,水量稳定,且耐冲击负荷,适应性强,进水水质SS≤20mg/L,瞬时峰值可达到80mg/L。
(2)过滤及反洗效率高,平均滤速实际可达15m3/m2·h,有效过滤面垂直摆放且附属设施少,所以大大减少了占地面积。以水量5万t/d为例,总占地148m2,仅为V型滤池工艺的1/8。
(3)反抽吸强度达333L/m2·s,可实现多种反抽吸组合,清洗*,不易长生物垢,过滤设备前不需设置预加氯系统。
(4)反洗水量小,与处理水量的比≤1%,实际工况下反冲洗间隔时间一般为2h,每个滤盘的冲洗时间为1~2min。因此,反洗水量可以比较均匀地返回到前处理系统,不会对前处理工艺产生影响。
(5)整套系统运行自动化,维护简便,过滤形式为外进内出,纤维滤布的内侧不被污染,外侧污染的清除和恢复很快。实际运行中,滤前处理系统的事故即使有较大的漂浮物或跑料的填料,对滤池的影响也较小,恢复也很快。
(6)单台设备的规格齐全,2,000~50,000t/d不等,单台设备中的机械设备较少,故障概率和故障率均较低,滤布磨损较小(寿命3年),即使有异常损坏,滤盘也易于更换,更换一个盘仅需10分钟。
(7)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与外部的接口较少,设计周期和施工周期短,安装快捷。
(8)设备简单紧凑,附属设备少,整个过滤系统的投资低,设备闲置率低,总装机功率低,运行费用低。
人工生物净化,是人为的创造条件使微生物大量繁殖,人工驯化微生物,利用微生物质新陈代谢降解水中有机物的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对生活污水二级处理的主体工艺。主要优点为:处理效果稳定,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处理效率,处理工艺占地面积小。主要缺点为:投资高、运行费用高、管理复杂,需操作人员较多。
要处理工艺如下:生活污水一沉淀(或气浮)一生物膜法一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接触氧化、活性污泥法)一曝气池(氧化沟)一沉淀(或气浮)一消毒一出水
小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自然生物净化处理
自然生物净化处理,主要利用土壤在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或水塘中的微生物作用使水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主要优点为:投资低(征地费l万元/hm 的情况下)、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需要的操作人员少。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相互组成联合处理系统。缺点为:占地面积大。主要处理工艺如下:生活污水一沉淀一氧化塘(土地处理)一快速渗滤(满速渗滤、地表漫流)
人工生物净化和自然生物净化
在土地资源丰富,地价相对便宜的城镇,采用人工生物净化与自然生物净化相结合的方法,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有其实际意义。
主要处理工艺为:生活污水一沉淀一曝气氧化塘一土地处理(农业灌溉)曝气氧化塘与土地处理都具有运行费用低、耗能少及管理简单等优点。曝气氧化塘能去除部分N、P、病菌和寄生虫。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向生活污水中不断注入空气,维持水中足够的溶解氧,一段时间后污水中形成一种絮凝体—活性污泥,其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构成,易于沉淀分离,使污水澄清。活性污泥法就是以悬浮在水中的活性污泥为主体,在微生物生长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和污水充分接触,使污水净化。其主要构筑物是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需处理的污水和回流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成为悬浮混合液,沿曝气池注入压缩空气曝气,使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并供给混合液足够的溶解氧。这时污水中的有机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分解,然后混合液进入二沉池,活性污泥与水澄清分离,部分活性污泥回到曝气池,继续进行净化过程,澄清的水排放。由于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不断增长,部分剩余污泥从系统中排出,以维持系统稳定[3-4]。
生物膜法处理污水
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发展进程
生物膜法是一种古老又在不断发展中的处理技术,年德国科学家发现生物过滤作用,1865-1893年英国将污水喷洒在粗滤料上,作为膜生物反应器的生物滤池问世,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了许多生物膜反应器,四五十年代生物滤池逐渐被活性污泥取代的趋势,70年代新的反应器以*的优势受关注。
生物膜法的概念
生物膜法模拟了自然界中土壤自净的一种污水处理法,使游离态的微型动物,通过吸附作用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如天然材料(如卵石)、合成材料(如纤维),在那里生长繁育,并形成膜状生物污泥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为生物膜生的微生物所摄取,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殖增殖。生物膜表面积增大,可为微生物提供较大的附着表面,有利于加强对污染物的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