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PRODUCT DISPLAY
产品展示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WSZ-2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WSZ-2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简要描述:

WSZ-2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利用这类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产品时间:2019-02-12

在线咨询 点击收藏

WSZ-2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鲁盛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主打产品WSZ-2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公司常年生产: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气浮机、二氧化氯发生器、口腔牙科污水处理设备、臭氧发生器、紫外线消毒设备、斜管沉淀设备、UASB厌氧设备、压滤机等,型号相当齐全。

公司面向全国销售,保证送货上门、安装,公司还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画图纸、出技术方案等各种服务。

买设备货比三家,注重质量,注重售后服务,注重出水水质。

生物选择器的作用机理与分类
生物选择器的定义
为了促进快速生长菌(非丝状菌)的生长,抑制慢速生长菌(丝状菌)的生长而在曝气池的入口处设置的旨在维持较高的底物浓度的一段区域。
动力学选择作用
微生物生长的符合Monod方程:
Chudoba[1-3]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的丝状菌的KS和值比絮体形成菌低。按照Monod方程,具有较低的KS和 值的微生物当曝气池内基质浓度较低时具有较高的生长速率并占优势,而在高基质浓度条件下则正好相反,在选择器中底物浓度较高,所以絮体形成菌具有较高的生长速率,进入主曝气区后,底物浓度较低,丝状菌生长占优势,从而在整个系统内将丝状菌和絮体形成菌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比例,从而起到控制污泥膨胀的作用。


吸收作用
在介绍吸收作用之前需澄清一个概念:吸附作用(adsorption)和吸收作用(absorption)。吸附作用是指污水和污泥接触的初期,污水中颗粒状和胶体状的非溶解态的有机物被活性较强的污泥吸附在表面,从而使混合液中的BOD迅速下降,在胞外水解酶的作用下,吸附在污泥颗粒表面的非溶解的有机物被水解成可溶性小分子,回到混合液中,从而水中的BOD又开始上升,即存在释放现象。而吸收作用是指混合液中溶解性小分子有机物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以前人们认为这个作用对水中的BOD的去除不会很快,但近的研究表明,菌胶团细菌在负荷为150mgCOD/gVSS 的情况下,初的30min之内,混合液中可降解的溶解性COD的去除率能达到65%以上,一般认为由吸收作用引起的初期去除不会存在释放现象。笔者的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一般认为絮体形成菌比丝状菌对底物具有较高的吸收能力,在选择器内高底物浓度条件下,絮体形成菌吸收了较多的有机物贮存在体内,进入主曝气区后利用这部分有机物继续生长,使絮体形成菌占优势,从而控制污泥膨胀。
根据在生物选择器内曝气与否,一般将生物选择器分为好氧、缺氧和厌氧生物选择器。
设计方法


生物选择器的设计要确定以下几个参数:选择器的容积、污泥回流量、选择器的布置。其设计也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这里介绍一种较易应用的设计方法—絮体负荷设计法。
膜分离技术是物理形式上的物相分离,主要利用膜的选择分离特性滤除水体中的杂质。根据膜孔径从大到小的排列,膜过滤一般可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4种。
微滤、超滤技术具有共同的优势,即处理过程中无副产物、易于自动化控制、pH适用范围广、能有效去除病毒、细菌、寄生虫以及减少消毒剂用量等,在市政给水领域已经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应用,在与其他合适的工艺有机组合后,微滤、超滤膜在市政给水处理中也适用于微污染水源的净化处理,且出水水质优异。除此以外,经微滤尤其超滤膜处理后,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大为提高。
纳滤技术除了具有上述微滤、超滤膜的优点外,还对消毒副产物前体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可减少消毒副产物的形成。纳滤相对微滤和超滤具有一定的去除原水中BDOC的能力,可进一步提高饮用水的化学安全性。然而纳滤膜产水率相对较低,工作压力较微滤和超滤较大,在市政给水领域的应用还会受到经济合理性的约束。
反渗透膜则因为更精细的孔径,水中许多物质(包括离子)都无法通过反渗透膜,可制取近乎纯水。但反渗透膜普遍适用于海水和苦咸水脱盐及降低硬度、受重金属和核素污染水源的处理以及有特殊水质要求的工业水处理领域,对市政给水领域缺乏普遍应用的经济性。
因此,结合市政给水领域的实际特点,综合考虑处理能力、工程造价和运行经济合理性等因素,普遍认为微滤膜、超滤膜是比较适用于市政给水领域的膜处理技术。
微/超滤膜技术在市政给水领域的应用发展
膜过滤技术因其能够将细菌、病毒、“两虫”、藻类、水生生物等几乎全部去除,被认为是目前保障饮用水微生物安全的较有效技术。早在198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Keystonecolo建成了世界上*座膜分离净水厂,规模为105m3/d,采用的是孔径为0.2μm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聚丙烯微滤膜。此后,为了解决饮水中难以用氯杀灭的杆菌芽孢问题,并为了有效去除原水中的隐孢子虫,新西兰和美国又相继建成了规模为3.6*104m3/d和5.5*104m3/d的微滤膜技术水厂。
随着膜材料制备和膜产品制造工艺的不断提高,膜过滤性能也得到了多次革新,国内对超滤膜工艺也展开了大量研究。尽管超滤膜工艺对日常维护及管理的要求较高,但能切实提高供水的生物安全性和应急能力,保障居民的饮用水安全。近年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超滤膜水厂相继建成和投运,制水规模较大的包括杭州清泰水厂(30*104m3/d,压力式)、中国台湾高雄拷潭高级净水厂(30*104m3/d,压力式)、宁波江东水厂(20*104m3/d,浸没式)和东营南郊水厂(20*104m3/d,浸没式)等,上述水厂通过实践运行发现:出厂水水质均可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对生物安全性的保障效果尤其突出。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利用这类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1)水解阶段水解可定义为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
(2)发酵(或酸化)阶段发酵可定义为有机物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是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因此这一过程也称为酸化。
(3)产乙酸阶段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甲烷阶段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酸化池中的反应是厌氧反应中的一段。
厌氧池是指没有溶解氧,也没有硝酸盐的反应池。缺氧池是指没有溶解氧但有硝酸盐的反应池。
酸化池---水解、酸化、产乙酸,限制甲烷化,有pH值降低现象。工艺简单,易控制操作,可去除部分COD。目的提高可生化性;
厌氧池---水解、酸化、产乙酸、甲烷化同步进行。需要调节pH,不易操作控制,去除大部分COD。目的是去除COD。
缺氧池---有水解反应,在脱氮工艺中,其pH值升高。在脱氮工艺中,主要起反硝化去除硝态氮的作用,同时去除部分BOD。也有水解反应提高可生化性的作用。

留言框

  • 产品:

  • 您的单位: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常用邮箱:

  • 省份:

  • 详细地址:

  • 补充说明:

  • 验证码:

    请输入计算结果(填写阿拉伯数字),如:三加四=7
联系方式
  • 电话

  • 传真

在线客服